当前位置: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卞洋)为何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发布日期:2025-01-04 17:50    点击次数:194
为何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2023-05-18)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967,较前一交易日的6.9748元下调219个基点,中间价贬值至2022年12月7日以来最低。而前一日,在岸、离岸人民币连续贬值,双双跌破7.0整数关口。这也是自2022年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跌破“7”元大关。 5月以来,在美联储释放即将停止加息信号的情况下,美元指数却小幅上行,涨幅约0.9%,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贬值约1.1%。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减弱,美元指数阶段性震荡。根据5月3日FOMC会议的释放信号,美联储短期内不会选择降息。美元指数走势的交易逻辑由“加息进程放缓”逐渐转为“货币政策拐点即降息”。但是根据当前美国的非农和GDP数据表现,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降息的预期有所下降,所以美元指数并未因加息节奏放缓而持续下行。 二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预期转弱。5月以来,以中国和德国为主的重要非美经济体增长表现均弱于预期。我国在5月初公布的通胀和金融数据显示内需动能尚有不足。16日公布的消费、投资等经济数据表现不及预期,也显示国内经济尚处于弱复苏阶段,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力度有所减弱。 三是短期购汇需求增大的影响。当前国际收支仍保持顺差,但购汇意愿显著上升。4月,购汇付汇率录得63.2%,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购汇付汇率与收汇结汇率之差由去年12月的4.4%扩张至3月的11.7%,表明在疫情管控放开情况下,出于商务、旅行、留学等目的的购汇需求大幅提升,其增幅远大于结汇率的增幅,相对而言上压缩了人民币的需求。 “此次人民币破‘7’,是内外部多因素作用结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金融学院副教授卞洋也对本报记者说,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美元指数的上升。5月初的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大幅减小,同时美国国债违约风险的增加引发了避险情绪,推动美元指数在5月17日达到7周最高点。因此,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均对美元贬值,人民币也未能幸免。 内部因素则体现在我国4月份的经济数据未达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数据,以及央行公布的新增人民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均未达预期;在住房市场方面,虽然需求开始出现恢复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仍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影响了外汇市场的情绪。另一方面,4月份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3.6%,低通胀环境和不均衡的复苏结构相互叠加,使市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增加,给人民币带来了下行压力。 “展望下一阶段,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债务上限僵局及银行业风险发酵,美元指数的支撑动能较有限。二季度后国内经济增长将明显回升,国际收支结售汇将保持顺差,对人民币汇率将发挥支撑作用。”连平认为,当前,人民币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的汇差由月初的0.050收缩至0.011,表明海外交易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较为平稳,尚未出现大幅贬值的预期。所以5月初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大概率是阶段性的,年内人民币汇率平稳中可能有所升值。 卞洋也表示,这仅仅是一次短暂的波动。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的增加,美元指数可能已见顶;IMF和联合国近日分别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复苏趋势整体依然稳定。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期波动之后,有望在第三季度回到“7”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成果。为了推动人民币在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功能上发挥国际货币作用,我国需要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稳定。易纲行长在4月时曾表示,“过去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均值约为4%。” 卞洋认为,我国央行会更加注重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控制在4%以内,避免短期内过快贬值或升值。 附原文链接: https://www.cet.com.cn/wzsy/ycxw/3378118.shtml



Powered by ROGin AI 中文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